今年上半年,大厂裁员的声音此起彼伏,“毕业了”,“优化”成为当下网红新词。
这可吓到了我们马上就要进入社会的毕业生们,还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就要直面社会的毒打。那么,是选择栖息于小公司还是毅然选择大厂,这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选择背后的底层逻辑”。
大厂的优势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视角看,大厂最核心的优势体现在能为未来增加背书,为后期的职业跃进提供更好的起点。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人才招聘时会选择定向挖掘,而这个定向挖掘就主要针对某一行业或领域的大厂,大公司的HR所做的“外部人才地图”,也是寻找对标的大公司,然后对应的去挖掘人才。
如果你正好在这个领域,被高薪挖到的机率较高。
从个人能力提升的视角来来看,大厂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与流程、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职业晋升通道都会比较健全,对于个人学习成长及内部晋升都比有利。
大厂的劣势
从内部晋升的视角看,大厂优质人才比例较高,内部晋升竞争激烈,叠加一些职场灰色因素(如与上级关系不良、负面小团队氛围等)会影响个人心态,反而受困于其中。
从职业宽度的视角来看,大厂内部岗位很细分,个人负责的事项可能只是整个流程链条里的一个小环节,职责有限,如果深度又不够,从而会限制职业发展的宽度。
小公司的优势
从内部晋升的视角看,小公司内部晋升不会有太多限制,通常能力或业绩突出,则会拥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一些有技术/产品优势且能快速发展的小公司,本身也对人才的需求比较大,如果机会很好,有可能直通车式的上升,甚至能学习到从0-1的创业过程。
从职业宽度的视角来看,小公司大部分“一人多岗”,有可能你既是产品岗,又是项目管理岗还顺带是售前岗,掌握多种能力的机会远大于大公司,也会为后期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小公司的劣势
从学习与成长的视角看,小公司很难学习到“体系化”和“规范化”的知识,内部培训机会比较少,搭建的能力也会比较零散,需要自身去做梳理和整合,在没有实际“应用场景”的情形下,想搭建体系化的知识架构和能力是非常难的。
从职业前景来看,小公司的天花板比较低,当触及到天花板去寻找外部机会时会比较限制,HR在评估有工作经验的候选人时除个人信息、行业匹配度以外,也会参考上一家公司的规模和成熟度。
根据调研的大数据来看,大概率事件为大公司跳槽到大公司,小公司跳槽到小公司。
选择有方法
无论我们是去大厂还是小厂,理清“职业规划的底层逻辑”+自我能力盘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作出抉择。
大厂的最大优势体现在为未来增加背书上,中小厂的机会如果能上一个台阶并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也非常不错。
从自我能力盘点来看,能客观了解自身的内核优势,更有利于我们作出选择,自我能力盘点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梳理自我认知、能力测评和寻找指导老师协助梳理等,在此介绍一种比较好操作的方法。
首先,识别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特质的匹配度,在职业中去寻找你热爱或愿意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情。
相信能让你热爱的事情才能引导你成功,同时这件事情又能与你的职业性格特质相匹配,无形中会增加助力,达到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这里可以参考一些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特质的测试工具,如:霍兰德职业兴趣自测、DISC性格测评、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
其次,识别内核优势,底层能力。
底层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难被发现和评价的能力,不同意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清晰可量化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底层能力相对难以被发现和测量。目前比较靠谱的方法,就是利用胜任力测评工具,通过行为化测量,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出底层的能力和素养。比如上海氪创的在线测评系统,不仅仅有兴趣和职业性格特质的量表,更有一百多个岗位的胜任力测评量表,对于毕业生来讲,可以更清晰的了解企业的真实用人需求。
最后,结合自我认知和能力识别建立自己的发展域,在横向或纵向的发展域中,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对应有不同的目标,而当前状态下选择哪个机会,则视哪个机会更符合该阶段发展域的对应目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