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互联网巨头在股票市场表现得如此低迷。
腾讯、美团、阿里、滴滴这些互联网巨头近2年的股价全部腰斩甚至跌去了70%,而且股价反弹非常疲弱,基本上不太可能重回历史高位了,那么,互联网巨头的高光时刻真的过去了吗?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没有本质变化,经营业绩也都在有序增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如果不是内部的问题,问题就出现在外部环境的变化上。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互联网企业不加管控,野蛮生长,恐怕我们每个人的所有信息都会被掌控,互联网可以影响并塑造每一个人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模式,每个人都会被数据和算法所绑架,这很可怕。一旦互联网形成垄断,他的负面作用就远远会大于正面作用。比如微信,已经成为一个日常交流工具,通过这个入口,他可以成为一个金融公司、消费公司、游戏公司,无所不能、无处不在,所以有人诟病腾讯公司,说他阻碍了小公司的创新,因为他实力太强了,他不用创新,直接买就行,不卖可以轻松搞死你,这不是垄断这是什么呢?一家科技公司的垄断更可怕,因为他反而会阻碍科技创新。
互联网企业的定位,我认为应该是基础设施,跟水电燃气、高速公路、5G是一样的,他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便利化。
我一直都在质疑互联网企业的科技属性,比如美团,他是一个整合平台,提供的价值是把C端消费者选择的成本降低,让B端充分竞争实现价格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价值是降低了消费者的成本,代价是挤压了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这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重新构建而不是科技的升级。平台企业在天花板后如果还要实现增长,要么就是不断压榨B端,要么就是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商家和外卖小哥越来越难的原因。
今天的互联网企业,增长红利已经结束,但更重要的是,性质变了,就跟教育、医疗一样,他需要回归公益属性或者民生属性,不要形成垄断,在这种逻辑下,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发生了改变,由快速成长的科技公司转化为服务于民生的基础设施公司,那他的PE可能会降到20以下,甚至是10左右。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目前这些互联网巨头的估值基本就合理了,没有太大的上涨空间。
中美目前在争夺科技的主导权,互联网作为一种整合传统产业的平台,他的科技属性是不强的,真正的科技之争来源于两方面,软科技与硬科技,什么是软科技,我认为应该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础理论研究,什么是硬科技,包括新材料、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
投资逻辑的变化,是对既往经验的否定,是对成功企业的否定,是对既定利益格局的否定,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很难理解和改变,但是只有真正洞察的人,才能把握时代的机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2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