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商住房对于上海人民来讲,还是个新鲜玩意儿。
销售人员在卖房前,往往会特意科普其与住宅的不同。
2016年,随住宅市场火爆,商住房成交起飞。
人们趋之若鹜,抢购潮涌现。
2017年,上海的商住房被全面整改。
商住的网签,被随之叫停。
那些在售、待售楼盘,命悬一线。
待到重新放开网签,这类产品就像生了一场大病。直至今日,仍未恢复昔日荣光。
有很多人谈商住“色变”,觉得一买即入坑。
那么,商住房真的不能买吗?
今天,谈一点我的看法。
01 靠商住房赚钱的那波人
买商住房的客户通常有几大类:一是因限购,想早上车的刚需客;二是投资客。
十年前,商住房是个新产品,很多总价只有三四十万。
因为卖不动,很多开发商打上了低首付概念。最夸张时候,花个2万就能成交。
虽然商住交易税费贵,几乎是购入总价的一半。但随着全市房价飞涨,很多商住房到2016年,几乎都翻了3倍以上。
事实证明,这类早年买的客户,确实赚到了。
还有一类客群,是那些精打细算、专业“囤货”的浙商。
在楼市低谷期,这批精明的浙商热衷于囤市区高端商住房,也赚得盆满钵满。
他们买房的逻辑,与炒股很像。
热潮涌来时,要耐得住寂寞;热潮褪去,要理智大胆,敢于出手。
最终,机会都眷顾了这批有头脑的人。
02 如何买商住房
商住房的前身,是商业或办公用房。
它们是由于住宅市场供给有限,而特殊改造过的“变异体”。
在之前房地产行业20年的红利下,即便是盲买,也能实现资产增值。
而买商办房,更考验眼光。
如果要买商办,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看与周边资源的联动度,以判断其潜力。
如果某商住房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稀缺资源,且周边土地开发量趋于限制级状态,还是可以买的。
因为凡是跟上面三点的任何一点挂钩,都代表着该商住房具有稀缺价值,潜力也随之而来。
第二、看租金、出租率、回报率。
不管是短期自住,还是持有一段时候后再变卖。
最终,都给商住房加上了一层投资属性。
如果某商住房周边有足够的租客流量支撑,那投资逻辑也就成立了。
尤其是碰到像旅游观光景点、学校、国家级产业园这种不太会轻易搬迁的物业,投资价值往往会更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