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是古人对君子的最高评价。孔子说:“君子居陋室,不改其乐;与朋友交而不欺其信。”在孔子看来,做人要有志向,要有担当,才能达到君子那“天下为公,则民安;私我忧我,则民困。”的境界。
一、有为,就是不以私心为私心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最重要的就是有“公”和“私”。他说:“君子有三不为:曰不争,曰不怨。无为者,谓不恃其功,不恃其威;居官以国民者,谓之能为。不能为者谓之妄。故为国而不为与己有私者,天下谓之大贼;不能为而为与己有私者,天下谓之盗。”意思是说君子能够不以个人得失私心,为国而不知名利是大祸;能够不贪图功名而知足于功名这两件事情就是大善;能够在国家需要他为之鞠躬尽瘁而求死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帮助国家这两件事情就是大德。
1、为国而不为与己有私的人,天下就叫盗窃者;
而不能为与己有私的人,天下就会叫贪得无厌者。君子因为知道自己的存在意义,所以才有勇气面对名利诱惑,不为名利所动。孔子说:“君子以天下为己任。”就是因为当你在国家需要为时而挺身而出成为国家的守护者时,是一种“为国奉献出自己一切,也不需要别人回报任何东西”的高尚情操和大德体现。这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圣人的风范和胸怀。
2、为人而不在己心为私心的人,这一点比为国捐躯更重要。
孔子认为,为人而不在己心为私心的人,就能让天下的人都敬他,对他爱戴。孔子特别推崇孔子庄等三位大夫的品德。他说:“君子以私德行天下。”孔子说:“君子行仁,行道者也。”君子行的仁德都是发自内心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这一点比为国捐躯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做了一点好事但从来没有得到过回报,那么将会失去很多朋友、亲人、领导甚至是整个社会对他的认可与信赖。
3、能在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国家这一点比为国献身更重要。
《左传》有句话:“夫志大而不能兼。”意思是说,如果志向不大而可以兼济天下而不能兼爱天下人就会没有志向,也没有能力做到这个地步。因此,不能兼爱,既不能放弃自己的志向又不能放弃天下人之间共同的利益,在国家需要自己为国献身而要求死亡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帮助国家,这样的人和他所处的环境一定是美好而幸福的状态。
二、不为,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在《礼记·檀弓上》中说:“古之君子必是明理之人。”明理之人,就是一个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并且可以为他人所敬重和尊敬的人。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议,不会做任何违背原则的事情。这样的人,就是明德之人。
1、当自己想要在某件事情上坚持原则地时候,就会像一个明德之人一样坚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这种心理。遇到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的时候,他们常常选择默默忍受。但是当别人对他们指手画脚了时候,他们就会立刻翻脸,甚至直接与对方发生冲突。但是这个时候只要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就会得到对方对自己不公正的评价和态度。
2、当自己想要给别人讲一个道理时,那么就会像一个明德之人一样尊重他人,即使他人并没有自己所想要的道理。
明德之人,就是会尊重所有的人,即使有些人并没有自己想要的道理。例如:对于公司,自己喜欢什么,如果公司需要加班的话,那么就会努力加班。即使公司需要加班但是也不会向领导提出任何意见,因为这是公司的原则。如果领导没有问出自己想要不想加班的理由的话,那么就不会强行让自己加班。而且这种方式就是很尊重他人自由,就算别人不喜欢自己所说的话,也不会提出任何意见和想法。即使大家并不认可这样的方式也不会再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而且还会继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当自己想要在某些事情上做一个决定时,就会像一个明德之人一样理智地思考一下,然后决定是否应该这样做。
一个人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自己的思维所左右。因为当自己在做出一件事情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对自己的一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一个明于理想主义的人,总是能够做到对自己来说的事情就坚决地去做,绝不会在自己有把握时去违背自己应有的原则,从而导致整个人生走到了不归路上。
4、当自己正在执行某个决定时,则不会做出任何违背原则的事情来。
明理之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处理方法与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不同。他们能够清楚地判断出事情的发展方向,并且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决定来。他们能够明白自己所做出的决定是不能被他人所接受的,所以,他们就能够严格地执行自己做的决定。
三、不为,就是要把握住尺度
俗话说:“好马要配好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懂得取舍,不懂得尺度,就会过得很累。尤其是很多人做事情,常常拿自己做参考,一旦出错就会陷入“不能为”“不敢为”或者不知道如何为的怪圈里。
1、当你对某件事产生质疑时,不要总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
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同的,不要以为你做了某件事或某事以后,别人就会对你改观。比如,你在公司担任经理,如果你是一个工作不是很上心的人,那么你一定要记得“谦虚使人进步”这句话,即使别人在批评你时说了很多错误的话,你也要及时改正或者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因为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但是当我们提出异议时,一定要记住要学会去思考和接纳。别人批评你时,不要因为对方说了什么而产生不高兴情绪上的波动;你说了什么而产生了负面情绪上的反弹不应该;只有你理解别人了才会有可能改变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必然不会被别人信任;一个从来都对别人颐指气使的人必定会遭到同样也对别人颐指气使的人同样最严厉的惩罚;如果你总是按照自己想象中或者他人身上发生的事去想问题、抓问题,那你最终必然不会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且坦荡豁达、充满正能量地人生与生活状态。
2、当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时,就要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尺度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是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如果没有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尺度,就会出现不知道该怎么做的问题。例如,现在很多领导干部想要提拔自己的孩子当领导,但是面对这样优秀的干部,却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于是,在他们看来,只有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才是最正确的路啊!如果做错了事情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就更没有意义了,因为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也让自己吃尽苦头。所以当你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轻易选择逃避而是给自己一个合理空间和把握尺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这样能让自己冷静下来面对困境也能有更好的办法解决更大事情。
3、当你在某件事上坚持了多久时,不要放弃挑战极限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尼尔·戈德曼。他发现在每天持续做一个小时的运动后,人们的身体都会产生一些变化,比如更容易疲劳。戈德曼通过分析实验发现:在坚持一个小时后,人会变得更不容易疲劳,这表明锻炼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身体抵抗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坚持锻炼身体。同时让我们能够及时调整身体状态,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生活。
四、有所不为,就是要把握好度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要想拥有光明的德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道德修身;要想成就好德行,就要做到修齐治平。一个人之所以成为君子,并不是因为他会作威作福、为所欲为,而是因为他把握了一定的尺度。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在做;驷马难追。把握好自己的尺度,我们才能做一个好公民们。
1、不做违背道德规范的事。
做人要讲诚信,不可因一时兴起,一时之气,毁掉自己美好的前程。一个人在社会中混得好不好,一定要看他是否诚实守信。一个人若想立得住脚,做得好事情,首先就要做个诚实守信之人呢!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在社会上立得住脚、行得远、走得远!
2、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
《孟子·滕文公下》:“舍小益,取大益。”我们做事情前,都应该考虑到我们带来的利益是否会影响到别人的利益,比如给别人增加负担、给别人造成麻烦,都应该事先考虑一下、权衡一下再做决定,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有人以为与人交往就是要给别人提供方便嘛?当然是,给别人提供方便也就无可厚非了!但是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有很多,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和原则:什么事情给别人提供方便,只能说明你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什么事情给别人造成麻烦,只能说明你做得不对,还需要改正和提高!
3、不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古代圣贤常说“家国天下”。中国自古就有“家国情怀”这一说法。中国历来就有着爱国主义精神,历朝历代都有许多杰出人物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风风雨雨,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自己的国家、爱我们自己民族中的每一个人、爱我们自己的国家。
4、不做危害国家利益及社会稳定的事。
《中庸》中有句话说:“君子居下流而不失其志”。君子有仁德,却能够克制自己内心的邪恶;君子有气节,却能够忍受与世俗相冲突的委屈;君子有作为,却能够避免做出危害国家利益及社会稳定的事。如果一个中国人没有爱国之心以及为国为民奉献一切精力,那这个国家迟早会亡于他人之手。因此我们应当坚定信念,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而不做危害国家利益及社会稳定的事!
5、绝不做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事。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要时刻记住,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要牢固树立爱国之情,要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任何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如果我们对国家和民族负有特殊责任,对社会稳定负有特殊责任,那就更不能做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了。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7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