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常州博物馆举办的第十四届科普夏令营“植物也硬核”,刚开放线上报名,营员名额就被家长一抢而光。类似的每年暑期自然科普活动报名,基本都得靠“秒杀”。
表面是看一看玩一玩的科普活动,实际是寓教于乐的大课堂。孩子们为何乐意来“加课”、家长为何乐意来“抢课”?笔者从展馆到展览,从策展到观展,从藏品到展品,从创新服务到志愿服务等几个层面,作了调研。
PART1
激活藏品生命力 让自然标本活起来
静谧的展馆里,不经意间看到蝴蝶翩翩飞舞,不经意间听到鸟儿鸣唱,不经意间就置身“森林”与老虎来一场“赛跑”……作为全国首家、江苏省内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常博除了静态、动态全方位展示外,总是出其不意地结合孩子们“稀罕的”化石、生物标本等,进行创意性转化,让展柜里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标本,在孩子们的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翩翩“活”起来,把“高冷”的展品,变得有趣、好玩,且能触手可及。
“活”起来,圈粉无数
起步早、走得好的常州少儿自然陈列馆,拥有各类自然藏品5000多种、10000余件,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标本分别有176种、307件,珍贵化石及国外珍稀物种标本200余种、300余件,并形成了以鸟类、兽类、贝类、矿物晶体、国内外精品昆虫及地区性中草药标本为特色的六大系列标本,仅今年暑期就有20万人次青少年前来观展。
这里,真正成了广大青少年求知探索的课堂,是亲子共学、共享休闲娱乐的乐园。
如何深层次让珍贵的明星动物“走”出来圈粉?如何让远古的珍稀植物“植”入青少年的成长空间?常博策展人,不断以自然藏品为本,多维度探索古为今用、古为趣用,让化石标本“讲”好生物进化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创造力。
2021年,常博的“腾飞之龙——从龙到鸟的演化之旅”科普特展一经推出,就备受青少年热捧,同时配套开展的“‘龙·鸟’时光机”系列活动更是人气爆棚。由策展人、主持人和小小讲解员组成的“龙鸟”讲师团队,通过直播等形式宣讲展品背后的故事,从气质到内核作360度环绕式宣讲。此外,专家主题讲座、化石观察触摸、手绘“盲盒”徽章、拼装“近鸟龙”模型等系列交互活动,让青少年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多元体验中,探索鸟类和恐龙的“亲缘”关系。
据了解,该特展线上线下共服务公众146万人次,其中“‘龙·鸟’时光机”系列活动就吸引了1.28万人次的青少年专程前来与鸟类“寻祖问亲”。
“走”出去,成了香饽饽
2021年度的“腾飞之龙——从龙到鸟的演化之旅”等科普临展,在常州受到青少年热捧,常博的“邮票上的贝壳”等原创科普临展多次外出巡展,同样也备受当地观众欢迎。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起,常博的多个自然科普原创展览先后赴北京、浙江、安徽、广东、河北、山东、甘肃、宁夏等10省市的30多家博物馆巡回展出50余场,参观人数超400万人次,所到之处广受同行和观众好评,已形成常博自然科普巡展的独特影响力。
今年,克服疫情影响,“蝶舞翩跹——名蝶精粹与蝶文化展”“虫虫世界——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昆虫展”分别赴江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展出。在各地展出期间,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观众总计超4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珍、稀、特、古的标本活起来、动起来,生动地把青少年引领到向往的动植物世界,把自然课上成了“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的抢手课。
PART2
激发孩子创造力 让科普教育火起来
一到暑假,为什么家长们乐意把孩子“圈”到博物馆?
“从抱在怀里,到现在儿子长得比我还高的这11年间,每个寒暑假,我都会把常博当成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带着他来自然馆。既是亲子游玩之旅,也是共读的文化课堂。这似乎成了我和孩子寒暑假的规定动作。”樊女士饶有兴致地向笔者讲述,与孩子一起打卡常博,已成习惯,也是亲子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
为什么每个寒暑假都会来?
“孩子小时候,对画上的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不会说话时,会不停地抓啊挠啊;逐渐长大后,遇见不同的动物,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和有深度的问题,时常让我语塞。后来,就干脆带到自然博物馆,让各种展品、展览来当科普‘助教’。像这个与恐龙有关的特展,展品本身就让孩子神往,又能让观众一站式收获很多自然知识,自然不能错过了。”
观众要什么,博物馆就“量身定制”送什么。路亚北副馆长告诉笔者,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往往是“不接地气”“五谷不分”,尤其是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更是很难找到科学认识植物的机会。作为省级优秀科普基地,常博想方设法提供科普“植”场,让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们到博物馆来入“植”,像“聪明的植物”科普特展及配套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就是紧紧抓住了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让聪明的孩子们体验与“聪明的植物”从“相识”到“相知”的寓教于乐的科普过程。
在“聪明的植物”特展期间,常博配合展览策划了“进击的植物”系列活动“植物也硬核”科普夏令营, “植物生命线”展厅流动课堂、“植”场观察记等3项子活动,让青少年系统深入了解植物生存、演化、繁衍的智慧和策略,有效激发了孩子们要学、好学的观察力、动手力、创造力。
“植物的一生”是什么样?植物标本是怎样制作?植物颜料如何提取应用?“聪明的植物”特展配套的“进击的植物”系列活动让孩子一键打开了绿色知识的宝库。在“植物颜料提取”环节,同学们化身为“自然调色师”,通过捣炼、敲打、挤压等步骤提取出菠菜、紫甘蓝和火龙果中的天然色素,再以国宝漆奁上的花卉纹饰为原型,染制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国宝”级团扇。
PART3
激起群众凝聚力 志愿服务“伙”起来
“10月16日,常州博物馆2022社会志愿者举行上岗授牌仪式,30名新志愿者通过面试、笔试,从近200名报名申请的市民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上岗服务胸牌。非常荣幸,我成为一名新志愿者!”记者节这天(11月8日),曾是一名优秀记者的吴晓娟在常州本土网络社区龙城博客上发表了《我是常博志愿者》一文。
笔者了解到,在不少常州人的心目中,能成为常博志愿者,似乎是一种文化自觉,能成为一名佩戴胸牌的常博志愿者,似乎是拥有一枚闪亮的文化自信标签。
常博活动之所以人见人爱,不仅是由分工精细的专业团队匠心打磨,更是“博”采众长,优化、赋能各类志愿者人才的精心打造。让怀有一技之长,哪怕只有热心的群众,都争着来、组团来奉献。
“也有一些粗心的年轻父母,说是带着孩子来参观,自己进了安检门,孩子还在大厅里张望嬉戏,这时候我就小声提醒‘请带好自己的孩子’。哪个父母不想带好自己的孩子呢?可我们志愿者不就是通过一句话、一个手势,来践行我们的志愿服务的吗?”在志愿者看来,服务无大小,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邬女士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去年3月的一天,她找到笔者认真地说,“我4月份退休,如果你认识博物馆的人,能不能问问可不可以到志愿者团队实习,我们科室还有几位姐妹年底退休,我们相约一起争取做博物馆志愿者。”
常博开放部主任李敏告诉记者,像邬女士这样,期望到常博发光发热、把参与志愿互动作为退休后一个高光时刻的优秀市民很多。“凤头鹰科普志愿分队”成员,国家科技部、化工部专家,中学生物教研主任,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常州自然观察团、常州野生鸟类保护协会核心成员,省科普场馆协会会员等,都是常博志愿者队伍中的一份子。李敏说,常博科普品牌活动,能多次荣获国家级、省市级荣誉,离不开来自社会各界优秀志愿者组建的一支又精又专的“复合型”志愿队伍,他们各尽所能地为科普教育护航、助燃,为科普活动加持、加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常博面向青少年,承古铸今深挖文化内涵,在匠心激活文化生命力、激发孩子创造力、激起群众凝聚力过程中,善用暑期增开“夜场”的白+黑开馆模式,善用红色专展、自然特展的“红+绿”的教育模式,让科普活动一火再火,成了青少年的“抢手课”,成了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文化大课堂。
来源:觅渡新语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8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