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做流程管理培训时,我问大家我们公司是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测试方法是:当出现目标或资源冲突时,从员工的实际行为来看,他是更关注客户,还是更关注上级领导?
有制造部的同事回答说,那我们公司没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至少在研发部门如此。
有一次,新产品在产线出现异常时,需要研发人员处理。这时研发部门领导来电,命令他立即回去,其中他负责的一页PPT,领导需要他进行解释,十万火急,因为研发总监很急需要向公司总经理汇报。研发工程师二话不说,立马丢下产线不管,冒着产线停产的风险,飞奔到领导办公室。
为何会这样?说好的客户至上呢?多年的经验告诉我,这背后是老板或总经理对于高管评价机制错位导致的。
公司一把手对于高管的评价往往是主观的、凭感觉,而不是客观的、凭标准;往往是基于自获取的信息判断,而不是交给专业团队提供的信息;往往是基于关键事件,而不是基于系统的绩效评价方案。
所以就会出现上述结果:如果研发负责人此次汇报表现不好,一把手就会调低对他的评价,如果汇报搞砸了,可能会出现龙颜大怒,被免职或降职了。
由于一把手对高管没有系统而明确的系统评价方案,所以高管一定得以一把手为中心,时刻关注领导的喜怒哀乐,关注领导的需求,甚至是深度洞察领导的隐性需求,最好能够成为领导肚里的蛔虫。
我曾经听说某高管,为了能够多一些与一把手接触的时间,搞定老板秘书,及时掌握老板日程,制造各种邂逅,再借机汇报工作或让领导看到艰苦奋斗的工作场景。
由于一把手没有专业部门提供对高管的绩效数据或信息的反馈,他就得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判断,这些信息是非常片面的:对于高管来说是百分之一,但对于一把手来说是百分之百。
所以一些定期的、重要的场合,就决定了高管的生死,比如:战略评审会议、经营分析会议、战略回顾会议、专题会议等。
于是乎,PPT越做越高大上,越做越有创意,越做越有格局,落不落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让老板觉得你有思路,至于这思路是不是你的也不重要。我听说,某高管为了应对向总经理的汇报,PPT要改几十版,折腾下面的人1个月之久。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人才济济,很多部门一把手汇报及工作点的水平超过了绝大多数咨询顾问,但落地执行能力就比较一般了。
于是乎,高管们的口才越来越好,演讲水平飞速提升,会干得不如会说的。务实变得不重要的,但务实的形象非常重要,要让领导感觉我很务实。
一把手最喜欢相互打听,问A,你觉得B怎么样?问B,你觉得A怎么样?
于是乎,你得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甚至是拿出一些谋略,要让大家说你好话,尤其是老板的近臣给你多多美言。否则,你傻傻地干活,不知哪天,有谁在老板面前的一句话,你就被疏远了。
领导最喜欢和自己长得像的,最喜欢上行下效的,最喜欢给自己唱赞歌的,最喜欢找证据证明领导是英明的、伟大的。
于是乎佞臣、近臣、宠臣一大堆,贤臣、良臣、诤臣越来越少,公司就变得越来越官僚,反应越来越慢,离死亡也就越来越近了。
1、将高管评价交给干部绩效管理流程制度,而不是不受约束的、主观随意行为;
2、建议对高管绩效至少包括以下三部分:
1)当期业绩贡献: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来自所负责的部门的组织KPI。这个KPI又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部门的经营责任指标,要体现对企业经营责任的价值贡献,体现对企业战略目标及端到端流程结果的支撑,而不是部门视角的、局部导向的KPI。另一是部门承接的战略关键举措,解码形成的年度重点工作绩效目标。
一旦把部门KPI确定了,评价就是专业部门的工作,不再需要公司一把手去操心了,也就变得相对客观,更加的公平、公正、公开。
2)中长期业绩贡献:
- 流程与机制建设及优化能力:能否不断地提升所负责业务域的流程管理成熟度与先进度?提升组织平台能力,降低对人的依赖,降低业务的风险?
- 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能力:能否把下属培养起来,能否把部门管理及专家梯队建设好,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3)价值观与品德
在华为公司品德是底线,价值观是基础。能否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对公司的事业充满热忱与使命感?能否坚持商业道德中的职业操守,遵守公司相关规章,做到尽责、不徇私舞弊?
3、可以建立干部职述制度,但职述的评价权重是辅导地位的,以上三方面的评价要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一把手的主观评价,可以在这里发挥空间。
干部是企业战略与经营成败的关键,高管团队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强烈建议HR部门将干部评价体系做起来,用专业的体系与标准取代企业一把手的主观评价,让企业回到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中心,基于业务流程运作的,快速扩张的运作机制,而不是以领导为中心的,远离客户,持续收敛的运作机制。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8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