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因此,在预测出人力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之后,就要对两者进行比较,一般会有几种结果:供给和需求在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方面都基本相等;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平衡,但是结构上不匹配; 供给大于需求;供给小于需求。第一种情况比较理想,对于后三种情况,要根据比较的结果来釆取相应的措施。
(1)供给和需求在总量上平衡,结构上不匹配。对于结构性的人力资源供需不平衡, 一般要采取下列措施实现平衡:
第一,进行人员内部的重新配置,包括晋升、调动、降职等,来弥补那些空缺的职位,满足这部分的人力资源需求。
第二,对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使他们能够从事空缺职位的工作。
第三,进行人员的置换,释放那些企业不需要的人员,补充企业需要的人员,以调整人员的结构。
(2)供给大于需求。当预测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从供给和需求两 个方面来平衡供需:
第一,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或者开拓新的增长点,以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例如,企业可以实施多种经营吸纳过剩的人力资源。
第二,永久性的裁员或者辞退员工,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直接,但是由于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往往会受到政府的限制。
第三,鼓励员工提前退休;冻结招聘,通过自然减员来减少供给。
第四,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或者降低员工的工资,对富余员工实施培训。
(3)供给小于需求。当预测的供给小于需求时,同样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来平衡供需,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从外部雇用人员,包括返聘退休人员,这是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可以雇用全职的也可以雇用兼职的,这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确定。
第二,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
第三,延长工作时间,让员工加班加点。
第四,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的流失,同时进行内部调配,增加内部的流动来提高某些职位的供给。
第五,可以将企业的有些业务进行外包,这其实等于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