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池,多少财富追梦者创业的乐土,一个充满商业传奇色彩的宝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无数外地商人拥进荷花池,从以街为店的小本生意开始了充满期待的创业梦。
斗转星移,经30年的发展,荷花池,这个当初西南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变成了现代商业物流的黄金宝地。第一代荷花池创业者,虽将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但他们敛聚出的独特创业模式和商业财富还将在这里延续。
荷花池“第二代”,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走近这些不乏财富的“新贵”,我们发现,他们不像上辈人那样,经历童年的文化饥渴;但他们像世界上大部分人一样,拥抱时尚文化,倡导新锐,拥有现代商人的抱负和野心。
这些荷花池的新生代,将以怎样的姿态对待父辈含辛茹苦赚取的财富?他们对财富、贫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他们的消费需求和传统人群的消费习惯有何不同?他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以怎样的经营理念再创神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荷花池“第二代”,这群特殊的财富“新贵”,并试图解读他们!
9月底,一个暖洋洋的秋日,午后。
荷花池大成市场依旧一派繁忙,记者在大成市场A3-31号见到唐燕——一个时尚、知识而又不乏朴实的荷花池第二代生意人。24岁的她,要创自己的流行品牌男装,并在全国开连锁店。
记者的突然来访,并没有让年轻的唐燕感到丝毫的惊奇。她抬头看了记者一眼,连一句问候的话语也没有,然后就默默地打理着成堆的服装。对唐燕的采访还是从他父亲唐光明开始。今年50多岁的老唐倒是很健谈,西装革履的他很喜欢谈关于他们那一代的创业故事。
父辈:荷花池掘到第一桶金
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唐光明和妻子在老家隆昌县做起了服装批发生意。唐光明说,在僻远落后的隆昌县做服装生意所赚取的利润相当微薄。在艰难维持6年后,老唐于1989年转让了老家的生意,一家人来到成都荷花池开始了艰难的淘金梦。
“在荷花池做生意,我绝对算得上是元老。”唐光明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荷花池市场全都是依街为摊的格局。那时的摊位是没有人收费的,想摆哪里就摆哪里。唐光明夫妇到成都做的第一单生意就是卖头花等女性用的小装饰品,这些东西在业内被称为“小货”。
唐光明说,卖小货的那些日子里,夫妇俩和其他几个人租住在12平方米的一间房间里,烧着呛人的蜂窝煤,吃饭的桌子也只能用箱子代替。每天早上不到6点钟,他们就出门,下午4点到肖四巷摆地摊到深夜12时,回家后才弄饭吃,每天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
直到1993年,唐光明开始在青龙饭店后面的集晶大厦做化妆品生意时,才掘到来成都发展的第一桶金。此后,他改行做服装生意,一直到现在。唐光明说,他们那一代人很多都在荷花池赚了钱,但当初并不想自己的女儿唐燕也这样生活,他们当时背井离乡来成都做生意的初衷仅仅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经历:工商管理科班出身
今年24岁的唐燕是西南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外表上看,一般人很难相信她会是荷花池大成市场里一个不折不扣的老板。已经走出大学校园3年多的唐燕,从最初协助父亲打点生意,到现在独撑门户。唐燕感到,自己最大的担心还是怕别人说她是个孩子,不能做主。
2002年初的一天,唐燕和往常一样在店内打理生意。一位女士走进店内,看上了一套衣服,但在价格上给得太低。唐燕坚决不卖,顾客说:“你做不了主,去叫老板出来。”唐燕一再解释自己就是店老板,顾客用怀疑的目光打量了她一番后扬长而去。唐燕说,顾客的眼神分明在告诉她,你这老板八成是冒充的吧!
望着顾客远去的背影,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唐燕哭了。她称,在生意场上,像她这样的小女生的确很难让别人信服,她也最担心这些。
志向:创男装品牌开全国连锁店
在采访中,唐燕几乎没有笑过,她的严肃和沉稳完全超越了她这个年龄。当记者问及她对自己目前打理的生意有什么样的期望时,唐燕终于露出了迷人的笑容。
唐燕告诉记者,目前自已代理的项目和另一品牌男装在四川的销量很好,但是代理别人品牌终归是在帮别人做嫁衣。说到此时,唐燕用手理了理头发,昂头望了望父亲。父亲唐光明显然对女儿的远大抱负很肯定,他使劲地点了点头,示意女儿继续说下去。现在的服装市场尤其是男装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无序状态,价格不再是市场竞争最关键的砝码;做市场除了要讲诚信外,谁有品牌优势就决定着生意的成败和做强做大。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1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