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社会,信息时代,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市场中的一大亮点,所有承载着文化的宿体都在其文化价值之上被赋予了商业价值。
尽管现在饰品、服装行业竞争激烈,但这些异域商品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赢得了消费者喜爱,成功占领了市场,并从成都这个大本营出发,走向了全国市场。
胡静的“第一桶金”是1992年在文化宫和春熙路上摆地摊的时候掘出来的,“不到一年,我就赚了以前在厂头5年也挣不到的收入。”在参加了一次长江源探险后,胡静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创业搞起了手工艺品批发。可不到两年她就发现,经营手工艺品的人迅速增多,货源、价格、品质出现混乱,利润没了保障。只在一个地方进货是不行的了,1999年,她踏上了去尼泊尔的道路。“当时我不会说英语,做生意全靠手势、计算器。”不过,工夫不负有心人,那次胡静搜集了整整6大箱、价值6万元的工艺品,一回国就被抢购一空。
2002年,胡静到了印度,她就像闯进了阿里巴巴的宝库一样激动,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丰富而独特的手工艺品项目资源。她不再局限于工艺品店和批发市场,而是开始深入到各个城邦,到一些民间的手工作坊中,寻找连在印度本国都难得一见的手工珍品项目。其后的几年里,每年,她都要花四五个月的时间漂泊在印度和尼泊尔各地选货、买货、把货运到成都后,再发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加盟商和批发商。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静和印度最大的银器生产经销商波比做起了生意,这位波比先生在给胡静供货时,一时大意少收了8000多元人民币。胡静主动找上门,退了货款。胡静的诚信折服了波比,从此他们成了最真诚的异国朋友。在波比的帮助下,胡静更快、更准确、更深刻地领悟了印度文化,掌握了印度手工艺品的经营要领,而最关键的一点,波比的连锁经营模式给了胡静极大的震撼,她开始想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只有打造一个被市场熟知的品牌,企业的发展才有原动力!
2003年,蕴含着深厚印度民族文化色彩的工艺品品牌,胡静把店开在成都最繁华的武侯大街上,品牌标识采用大量镂空元素和宝塔式结构的穿插,橙、蓝、紫等对比极强的色彩的运用,搭建起一个独具印度风情的销售平台。
民族饰品可持续销售度比较高,不像其他时尚产品那样,为了迎合潮流而频繁更换样式,所以流动资金方面不用准备太多。另外这类饰品的消费人群也比较广泛,不仅适合年轻男女,也适合其他年龄段的消费者。
所以如果经营得当的话,资金的回收还是较快的,每月的收益也比较稳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也有许多小店自发加入了这一队伍,以泰国银饰、印巴服饰或是东南亚一带的家居饰品等为卖点。
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现在对异域民族的文化还不十分了解,整个市场也处于待开发的状态,加之该行业对经营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求,前期投入相对较大,如果没有对产品和市场的充分调查,盲目进入,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同时,这种饰品大多是手工制作,如果没有成熟的供货渠道,销售价格一般偏高,低消费群体无法接受,因此在选择经营区域时也应注意考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1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