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推进加快了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青年进入到工厂,勤勤恳恳的工作。
企业的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基层工人的大量流失,企业的“粗暴管理”成为了限制企业发展的主要元凶!
一、招聘岗位与实际工作不符!
文员成了清洁工,天天在公司端茶倒水,打扫卫生!
储备干部成了公司“白嫖”的熟练工人!
刚毕业的小刘,一本文科的优秀毕业生,到一家大型国企任职。岗位为文员,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准备到大型企业刷一下工作经历。结果每天的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最终小刘在入职一个月以后离职。后来小刘打听到该部门一年内换了7个文员,看来忍受不了此类管理的并非个例!
在小厂有着丰富经验的老胡,面试一家大型企业的储备干部。因为与小厂的产品结构相似,很快被该企业录取。试用期三个月基本都是在车间传授自己的经验,想着以后是自己管理的地盘,几乎倾囊相授,等试用期结束时被告知考评不合格,需要增加半年的考察期。最终老胡选择离职!
二、粗暴的基层管理
90年代开始,大量文化程度低的人进入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企业越来越大,一些老员工成为了基层管理人员。可能是因为权利带来的优越感,经常对下属是恶意相向,一般得工人都是能忍则忍,因为这一份工作可能就是一家人的生计,这也导致了管理人员得越发肆无忌惮!
直到深圳某康联系爆出恶性案件,以及多连跳事件后,人们才开始重视起企业文化。慢慢的将管理岗位的人员纳入培训考核机制。但目前来看粗暴管理的恶习仍然没有得到完全避免!2022的郑州某康也出现了严重的暴力事件!
三、企业人力外包,是工人与工厂没有附着力的根源!
员工全部由第三方签订合同,员工与企业没有直接的雇佣关系,企业花费多一点的钱,避开一些法律责任。员工在企业工作,但是并不享受正式员工的待遇。往往矛盾的激发就是从不被认同开始!
四、企业抱团压低工价,工价的定义标准跟当地人均收入挂钩其实是不科学的。
地域的收入划分会造成严重的人才流失。试想收入按照工作内容划分,例如普通工人都是3000,全国一个价。工人会选择离自己最近的工厂去工作,而不是千军万马南下,背井离乡。工厂会散落在全国各地,因为人口决定了生产力!
新一代的工人将会逐步改变企业管理的陋习。法律意识的普及也注定推动企业的管理转型。通过现在社会的信息公开程度,企业的不良信息将被无限放大。
00后和10后的工作环境将得到质的飞跃。因为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结构,企业不是!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yqwgl.com/9747.html